原創 富凱IPO財經 2020-11-17 07:37:00 閱讀量:6.71萬
本文系富凱IPO財經解讀公司第330期,本期關注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凱盛新材”)。
作者 | 宋旭光
編輯 | 李浩楠
校對 | 孫 恒
山東凱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已進入沖刺階段。富凱IPO財經了解到,11月18日,凱盛新材將與另外三家企業一起,迎來“上會大考”。
制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從公司披露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2019年3月,公司實現營收44867.82萬元、67730.51萬元、65887.67萬元和14293.80萬元,對應扣非后凈利7850.90萬元、6152.27萬元、12985.36萬元、4463.28萬元。單從業績數字表現來看,公司質地貌似不錯。
但富凱IPO財經發現,報告期內凱盛新材主營業務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貿易業務,且收入真實性存疑。
2017年3月,凱盛新材設立全資子公司凱斯通化學。2017年7月開展貿易業務,并于2019年逐步退出。2017年-2019年,公司貿易業務收入分別為7208.24萬元、26105.94萬元及6368.74萬元。招股書解釋退出原因為鑒于沾化福美康貿易壞賬糾紛,謹慎評估后決定聚焦主業,以后不再從事貿易業務。
但從凱盛新材披露開展貿易業務過程中,涉及的客戶與供應商情況來看,貿易收入的真實存疑。以氟化鋁項目為例,報告期內合計收入12367.68萬元,采購來源為山東浩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然后銷售給淄博坤宇工貿有限公司以及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來自浩錁環保的采購金額為5844.22萬元,銷售給坤宇工貿實現收入合計9826.15萬元。但是富凱IPO財經查詢公開信息發現,浩錁環保與坤宇工貿法人均為林大偉,且浩錁環保成立時間為凱盛新材設立子公司擬開展貿易業務前夕。由此帶來疑惑,同一實控人名下企業互相采購原材料為何要通過凱盛新材過橋?
制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企查查
制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企查查
同樣是氟化鋁項目,采購商與客戶甚至為同一家。報告期內,凱盛新材累計從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采購2655.45萬元氟化鋁,然后再銷售給淄博華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541.53萬元。
類似情況在鋁錠/鋁合金棒業務中更為明顯。凱盛新材該貿易項目主要客戶山東金成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與上海潘埠實業有限公司法人均為潘心強,成立時間也都在凱盛新材擬開展貿易業務前夕。而金成有色在擔任了該項業務大客戶角色的同時,也是主要供應商。
富凱IPO財經注意到,凱盛新材本次創業板IPO保薦機構西南證券,也是公司新三板主辦券商及做市商,并且目前持有凱盛新材1.06%股份。凱盛新材董事、控股股東華邦健康董事總經理張海安甚至有12年的西南證券投行部從業經歷。凱盛新材通過虛擬貿易業務增厚業績疑得到了“高人指點”,保薦機構獨立性存疑。
制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股票 · 昨天 08:31
股票 · 11-18 06:33
股票 · 11-16 07:06
股票 · 11-13 07:59